想法 2501
- 基于记忆力限制的“副本化”人生
- 基于记忆力限制的“永久仇恨”
- 基于社会现状的社会问题反映
- 浮想 01「狼狈为奸才能亲密无间」
- 舟中志
想法 2502
- 地球/世界崩溃时:地球 online 资源加载、ai 幻觉长城、技能记忆、地球中心脑数据复用、连接、过拟合。
- 标语:砍了脑袋直接倒和“安全第一真是好”的标语牌子谈恋爱。
- 恋爱关系:恋爱情侣中间有个小人反映情侣关系状态,引发 soulmate 大讨论。
想法 2503
安排一场轰轰烈烈的、清清浅浅干爽温敦的爱,与业。
在高潮处戛然而止。
问主角要不要继续。
然后告诉他:
也许幸福就是没有以后,
所以生命啊,它苦涩如歌。
想法 2504
- 角膜塑形镜迸裂
- 梦与现实
- 边界被打破
- 「修正」
想法 2504 - 2505
- 「网络」游戏:门槛低在三四线城市新生代社交中的决定性作用
以王者荣耀为例。 - 后现代社会假设: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基本无需人工完成工作,已有共产主义建构基础。「我还有什么用呢?服从国家的安排拿点工资,尽管我的工作根本毫无意义,只是避免我成为『懒人』,所以让我日夜操劳」。
- 资本骗局:所谓的「以后一切都可改变只要有资本」是骗局吧。
- 剧本与辨识:为什么班会励志「感恩/工作之苦」视频我会着重去扣那些一眼剧本的视频呢?别人也在扣吗?他们看的短视频更多,不更应该能够分辨出来吗?
- 写作的本质:写作的倾诉性。
- 角色定位:把握部分没做好的事情中你的角色状态是「傻」还是「不小心」,把握好这个限度,夺取同情。
- 穿越者皇帝:皇帝主动让位或者说下场造反可以吗?如果他是个穿越者?撺掇「自杀式重建」,在改朝- 代之时?乾隆做过,但他没有和光同尘——时机不对。不是改朝换代的时候。
- 足球场之辩:坐在足球场上是惯例,不对;在球场上肆意踢踏,让球暴击别人的腿臀,就对吗?
- 误会与反追:因为被误会,所以更可能成为「被反追」的对象?(写在「自定义作文题目」下,不知所云,忘记了)
- 青春文学与自我认知:年少时喜欢看青春文学,却总觉得主角的言行很尬;看网络文学,尤其「都市 - 重生」为甚,主角行为不符合心理年龄 — 是在表演,还是年轻化?其实自己更尬,不是吗?假装清醒的少年心性罢了。
- 生理与心理:脑子坏了一部分会怎么样?「分区处理」如果肤色变化,是因更换身体导致的脑干受损?
- 人物描写:他夸张地挤着眼睛,眼袋凸出来,像只可怜但没人可怜的滑稽蛤蟆。
- 细节描写:抽血,撒在鼻子上,让无血的伤口结痂。
- 友情辨析:没有「益处」的经常「发牢骚」的朋友,才可能,「更可能」把你当做了真朋友(只针对正常关系)。
- 青春宣泄:澡堂呐喊,宣泄出被压抑的青春,伴着执行力不佳的爱恨。
- 同理心与底线:因为你会照顾别人的心情,所以,当别人真的十分丑陋时,你就绝对不会拿他的长相开玩笑,不是吗?「宠溺病娇男孩」。
- 正义的迟到:正义永远迟到,所以不可能被相信。
- 吸引力法则:来自相同世界的人,其实不如来自不同世界的人更能相互吸引(专指兴趣领域和阶级带来的视野差异的一部分,不能推广)。
- 循环悖论:我是我的复制人,我却许愿要一个复制人取代我,于是我看到了真相,被消除了记忆,Loop(回环)。
- 意象:苏维埃「瓜分掉我残破的身体,折断手臂挫伤眸与心」。
- 日久生情之辩:「同桌/同性别」、「父母子女」。
#「我的白月光,这是我们的七年之痒」—— 帖子内容修改(虚构)
- 「我病着,我胖了,你不愿碰我了,甚至如此,对吗?对吗?!」
- 一言不发,从单人床上遽然跃下,再轻盈跃上另一张床,不加分说,搂住她 — 像是小孩子抱住自己最钟爱的朋友,紧紧地,却又小心翼翼,因为易碎,因为感情。
- 啜泣。流泪。不停歇,近一夜。什么也没发生,我并没有做出什么禽兽之事。
- 她安稳下来大抵到了后半夜,月不明星依稀,睡着了。好的,她起码 — 也许起码 — 能解脱几个小时了。
- 她以前是个没心没肺的人啊,可惜病痛总是带着「I」属性,给不幸的天才笼上「敏感」Buff,这就像华美宏丽的大烟花受潮之后更加易冷。可是她还没来的及绽放,就快要冷了。
- 灵魂共鸣:既然已经实现了「共鸣」,就已经能被显性和隐性的限制因素所左右。/Remake 小说里面的主角获得女角青睐,获得他人青眼,其实暗地里就是这种情况的反应。
- 身份谜题:如果老爷爷是我自己(非人格分裂,系失忆)。
- 符号狂欢:后现代主义洗涤过的书生中的犬儒们正就「丁真」这一意象符号狂欢。
- 项目代号:彼岸梦(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明 - 归有光」「杏花书屋记」)。
- 左右手:跳灾跳运。
- 记忆与身份:睡觉姿势的改变,记忆的残破,什么改变过,可我一无所知。我是不是「我自己」?我是另外的人吗?我的记忆真切吗?
- 孤独的本质:敏感的人总是羡慕那些自在逍遥行者,即便独行也不觉得有什么。可是他们真的不「孤独」吗?
- 外向的局限:我的所谓「外向」只是一个 AOE 技能 — 只能作用于群体,不能作用于单独的个体。
- 焦虑表现:不停地将自然而然就会做的事具象化,(可我也不知道病因是什么)如「病肚业玩洗」。
- 写作的局限:文字啊,少了点沧桑 — 特别是对我这种匮乏想象力的人来讲。
- 想象力丧失:我的想象力思维因为脑炎而消失。
- 多重宇宙/记忆重合:记忆,梦境,世界,另一个世界,我「喜欢」过的面孔,重合成一张,她在另一条世界线,印象「似乎去过」的地方,「似曾相识的感觉」,重合。
- 行为艺术:修改学校跑操音乐以此搞个大活。
- 不可言传: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感。
- 人格分裂:主副人格,主炒作副,副不知道且觉醒,决心找到「主人格」,当然是把其当做一个另外的个体。
- 少年心性:愤世嫉俗少年心性,战战兢兢假装清醒,本性中的渴望,随成长一同埋葬。
- 仇恨的残留:我忘记了仇恨的缘由,只记得仇恨的人,我值得你害怕。
- 存在的支撑:是什么支撑着我?
- 教育的本质:「普及」教育的本质,是否有转移社会矛盾的成分?
想法 24
创造不存在的存在。我是不存在的。当我认知到我不存在的一瞬间,我就存在了——这样说非常抽象。
想法 2505 /第二周
- 周总结:状态很差,想法很多。
又是反思心理状态的一周睡着在课上,为什么脑子里全是废料回荡?
- /remake:
-u(user) nanzlove -l(location) beijing
- 社交恐惧的根源:所谓的社恐、内向、尴尬不自在,归根究底还是自卑,就像丑小鸭终归不敢展翅高飞。
- 灵魂契合的思考:她的脑电波和我的契合度惊人的高。若是戏剧化一点来讲,我们俩人就好比是高晓松和万历十五年女孩。可是我自恃并无被施以「美人计」的筹码,也就稍稍放下了心,只余些许不安在这具刚刚经历过炽热亲密的感情体验的躯体上隐隐作祟。如果把人比作系统,少年心性就是高优先度的注入项,不完全成熟的心理和只以自己为圣贤的不群,偏又与融入周围的渴望相悖。呸,说到底,还是我好色,或者文艺点说说渴望「灵魂之邂逅」和「Soulmate」。哎,食髓知味。
- 笔尖的艺术:试着在光滑的卡纸上用一根直液式水笔反复刻画,让墨液均匀地涂抹,并一次次地被笔尖所晕散和驱开,你或许从中可以看出些许艺术的韵味。
- 顷刻花:顷刻花就是雪花。顷刻而开,顷刻而化。
- 情感体验:怔住,浑身麻木,像是全身的血液被析离,然后在悸动中,心被急冻。
- 偷窥与反思:你在用平板偷窥吗?你在用平板记录吗?倒影,映照出周围一张张熟悉而又陌生的脸庞,你真的了解他们吗?你是不是就是一只喜欢偷窥的老鼠,活在阴暗里,活在无天无地之所,活在沉天暗地之黑。
- 生理反应:浑身毛孔张开,畏缩的快感袭来。
- 逃避现实:你写下了这些,真的是体验吗?不是以乐子人的方式来记录吗?你在逃避、在隐瞒、不想触碰那个真实的自己。
- 优秀的刻板印象:所谓的优秀不也是刻板印象的外延吗?所谓的优秀的人做什么都优秀,是因为大家承认他整体具备的「优秀性」,而不是因为他在什么事上都能够臻善臻美。
- 选择文科的原因:你选择文科的原因不是因为热爱,而是因为你的懒惰。你的语言组织能力很强,那源于你小时候阅读过的相对比较大量的书籍,归根究底都是老本。幸好,新高考修改了考试的模式,让死记- 背在考试中的占比骤然变小,能够让你在苟活中喘着气。
- 自我碎片化:我们都是来自星星的碎片。我想要把自己碎片化拆解,在过程中损耗掉缺点,然后让这些碎片重新组合成符合某人期待的样子。是不是我自己已经无所谓了。
- 无意识模仿:我在无意识地模仿着什么,因为我自我认可的缺乏。
- 痛苦的清醒:但是有时候我又能意识到我无意识中做的一切,于是我痛苦而尴尬。
- 努力的本质:所谓的努力,所谓的惜时,不过是假借勤奋的另一种群体性欺骗。你努力了,不一定会有后果。但你努力了,就可以欺骗你自己「会有结果的」。其实奋斗不还是一种逃避方式吗,他只是改变了你自己,没有改变这个社会。
- 比喻:为素描上色,为宿命添彩,为能力加成。
- 情感的真实性:你的念念不忘是激素和他因共同作用的吗?悸动真的是感情吗?你刻意地去逃避和忽略是因为你在害怕吗?你不敢承认这份情感并不真正源于你的内心深处。
- 无望的思念:花时多悲酒。纵使念念不忘,却像一头扎进了无底洞, 久久没有回响。
- 伪善的自我剖析:你自诩为一个懂事的家伙吗?可是你真的一直每时每刻都为别人着想吗?你所记的事情不还是为自己服务的吗?或者说,着想于他人就是一种你取悦自己的方式。当这些行为不能取悦你自己的时候,你就不会再为他人着想了。你努力地把自己营造成一个彬彬有礼的绅士,努力地凸显自己和周围没有礼貌没有教养没有礼态的那些家伙的不同之处,不还是满足你畸形的内心吗?
- 双重标准:你讨厌每个喜欢抨击别人的人,可你自己不也在享受着抨击别人的快感吗?你的自信远不足以支撑起你的自傲,所以你通过打击别人来使自己高潮。
- 复刻可能性:「见义勇为」,高考免试,这件事情是可以复刻的吗?如果可以的话…
- 童年创伤:出生的老师会让你一辈子都忘不掉。稚嫩的皮肤稍微一按就会留下久久难以褪去的红印,同样,稚嫩的灵魂遭受了几乎毁灭价值观的虐待,上面的红印是永远也消不去的。
- 遗忘与仇恨:记忆差就会快乐吗?可是那些仇恨还烙印在我的内心深处。我早已忘了我为什么而仇恨,我只记得仇恨本身。如果你是我的仇人,你应该害怕我才对。
- 人格割裂:我的自我认知保护机制会自动地延长一部分记忆和情绪,让我成为两个完全独立而割裂的人,维系着我作为一个正常人的自我认知。我的另一半是个变态,在浅层睡眠里经常珊珊而来,在画面里做着淫秽之事,满口淫荡之词。
- 画面的缺失:没有画面,才是一切都发生了,对吗?毕竟画面只是一种直观的反映形式,当一切变得不直观,那绝对是有什么事情发生了。
- 社交尴尬的化解:其实如果误会了自己是被搭话对象,最尴尬的是那个发起搭话的人,而一般不会是你。所以,不要在这种惯常而又鸡毛蒜皮的事情上内耗,不值得。
- 自我嘲讽:可是除了你这样外E里I的人会这样做,谁还会因为这种事情内耗?搞笑。
- 青春的碎片:我在收集我的青春的残破的碎片,用我萎缩腐烂的大脑和虚弱无力的四肢,一是因为荷尔蒙的过量膨发和互联网的先进发达,以及个人较为高超的资源收集能力,二是因为应试教育的劣根性久久不能消散。
- 中二的本质:对青春的列锦,其实都是中二的劣迹。
- 潜意识的浮现:你故意忽略你的感情,你故意不去想,你故意忘记,所以他真的就不出现在你清醒的时候,而是在你虚弱的时候,脆弱的时候,失去了自我认识的时候,悄然从潜意识中浮现出来,拍打着你,鞭挞着你。
- “惜时”的真相:所谓的惜时和一切不合理的行为或者规定,作用只在于等他们全部消泯的时候,会感到一种久违的轻松感,就像从空调房中走出再进入。
#虚拟世界观 / 世界是服务器
- 目的:人类的战争,人性的尔虞我诈,我们的劣根性,一直在拖累我们这个世界的发展。如果真有造物主,我想他是故意的,毕竟造物也是需要资源的,这里涵盖了太多的要素、成分和行为实例,需要进行处理,科技快速发展之后,算力吃紧。
- 限速:没有发现外星人,限速、养殖、圈养、固化。
- 地图资源优化:一辈子逃不出浪浪山,就能够让大量实例最少程度的利用地图资源包。
- 特殊资源包优化:让你生病为生活奔波,就没有闲暇时间去观察周围的一切,让你心力交瘁,于是你只注意你自己,这就最小程度的减少了特殊资源包的加载。
- 高清资源包优化:让你的视力被各种屏幕所影响,下降、消退,你看不清周围的事物,所以不用再为你特别加载高清资源包。
- 算力优化:让基础科学的发展停滞,让应用科学的发展面不断扩展,这样就只是在原服务器的基础上加载插件,而不是对原服务器进行代码迭代,减少了处理所需要的算力。
- 终焉:我们的终焉,就源于此啊,在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服务器无法支撑我们的下一步行为,所以只能将我们强制湮灭再重开。
- 自我开脱:一直在强调自己的状态不好,不是在为自己开脱吗?
- 入仕与虚名:只要入仕就好,被称作地仙又有何用呢?
- 自我认知:我不是说我不配当人,只是说没人把我当人。
- 戏里戏外:不要刻意地把戏内的东西搬到戏外来,那很容易让人感到尴尬。
- 自我欺骗:人不愿意相信什么事的时候,就会自己骗自己啊。
- 感官替换:如果让你不用眼,而用其他的替代物来看东西,也就是说,和世界用另一种方式接轨,那会很不错吧。
- 状态选择:黑白线稿的创作要比上色容易,为一张画作选择它的状态:黑白两色还是绚丽,靠画家。我一位学生选择他的状态:单调的生活还是丰富的娱乐,却不能靠学校,只能靠自己。「这个东西可以更加泛化的理解,可以用到上面的那个科幻小思路里面去,不过这个好像存在基层的逻辑错误。」
- 身份认同:一个记忆和你完全一致的人,能够成为你吗?
- 情感逃避:你和女孩子被打趣,女孩子幽默回应顺带给你台阶下,你却不高兴,因为你并不想下。承认你心里的感情吧。
- 超能力愿望:我小时候的超能力愿望,从了然一切,也就是知晓一切的答案,变成了读心。因为我认为读心不包含在了然一切里面,因为心是主观的,而一切都是客观的。
- 表达的无力:想要什么东西,只会闷在心里,然后烂在那里,徒然哭泣。
- 社交的困境:展示这个6+1中的经典环节和社交还是有本质上的不同的。你的展示其实已经处在你有话能说,所以你才会展示这样一个隐形条件之下,然后你就可以在课堂上指点江山,挥斥方遒。无疑,这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你的外向和开朗程度。但是在社交上,你的状态却并不会发生很多的改变,因为本来你就是个木头,本来你就是一个没有多少兴趣爱好的,兴趣领域很窄的,了解知识面很少的,说话也不能逗人开心,惹人入迷的,兴趣领域和别人的重合程度非常有限的人,又怎么能扩张自己的社交圈呢?你根本不知道说什么,不是吗?你只谈论眼下,不谈论其他,即使游戏这个最廉价的社交媒介,你和他们玩的也都不一样。
- 应试教育之痛:其实我觉得应试教育最恼人的问题是上厕所。包括憋尿和憋屎两部分,憋尿的并发症不少,但是由于过于敏感,在此不再累述。在憋屎这方面,正常情况下,一天内下课时间不过3分钟,总共的下课次数也不过三~4次,这样的时间去厕所沉淀肯定是不足够的。而且上课时间还不允许出教室上厕所,自习时间也不允许。中午的午休时间也不允许,是因为中午的午休没有老师看管,怕你跳楼,于是你只能选择晚上铤而走险,冒着被寝管查出来的风险躲进厕所沉淀,然后等到从厕所出来之后,听着同寝室其他人的呼噜声,你睡不着了。哈哈 真是恶性循环啊。
- 信念崩塌:阳光明媚,可是眼前却一直保持着那个昏暗的滤镜。20次战斗,20次成功,没有意难平,没有夙愿,可是信念却崩塌了。
- 技能的设想:凭什么我的技能就不是 0CD 的 AOE 技能?凭什么他只是一个靠逼靠绝望才能生效的被动技能?凭什么?
- 表演性人格:可是我为什么能这么快进入演戏的状态?比如感动、比如悲伤、比如流泪,是因为我一直都在演戏吗?我始终没有摘下脸上的面具吗?一定是压抑得太久了吧。
- 记忆与情绪:人有的时候难过是因为记性太好,记性太差也不好。你会忘记自己难过的缘由,只记得难过本身,然后让负面情绪在心里一直不停的续集,因为那并不需要记忆。
- “闲书”的消失:我许久没有听闻过这个词语“闲书”了。在后现代主义的洗涤之下,在短视频信息流的侵袭之下,书籍无论是好是坏,是实用型还是以前经常被提起的闲书,似乎都成为了一种阳春白雪,成为了属于少数人的娱乐。
- 素材的积累:我的记忆力的关联程度、关联能力相对较为差劲,只有有了资源库和素材库,才能从总体上把握一个故事,才能把这个故事写得真善真美。所以我不断记录,想要总结到足够的素材来帮助我完成我心里的故事。
- 宿命论:既然结局已经无从改变,那么我们也毋须畏惧。
- 梦境:升降台出现在梦里,周围没有栏杆,没有任何的保护措施,是一个通体铁红的锈迹斑斑的钢结构架子,然后4个浸润着润滑油污渍的滑轨支撑着这个大家伙自下而上,或者自上而下,一跃而上,或者一蹿而下。假如一个人的死就有一颗流星坠落,那么一群人的死想必一定能够在天空中开出绚烂的烟花。
- 自我感动:其实你的努力都只是自我感动,只要别扰人清梦,也没人会说你故作轻松。
- 恐惧:胆小到不敢杀鸡,这样的人被砍头时会怎么样呢?
- 穿越小说新思路:文科生无用,新高考下的文科生更是只会语言组织和理解,这样的文科生穿越回去真是百无一用,这也是个穿越小说的新切入点。
- 观察:通过平板下方不沉浸的黑色导航栏 spy 别人真的大丈夫吗?对于不可能的对视出现又当如何?
- 随笔:记忆单位化(不知何意)。本就无缘最高的抗风险能力,那就随缘了呗。彼之蜜糖,我之砒霜。「中二」「文青」。是否你也是个不合群的孩子,寂寞地在一个角落看着来来往往的人?建模挺重要,可惜我的贴图是糊的🥲。倦怠状态,丢失一切,由于叙事危机。
#自我画像总结
- 深刻的自省与自我批判精神:对自己的内心活动、动机、缺点(如自卑、懒惰、逃避、表演性)有着非常深入且不留情面的剖析。经常反思自己的状态和行为,甚至会质疑自己记录的真实性。
- 丰富而活跃的内心世界:想法很多,思绪常常在现实、哲学、情感、甚至科幻概念间跳跃。对概念的联想和引申能力很强(如“顷刻花就是雪花”,“我们都是来自星星的碎片”)。
- 情感细腻敏感,但在社交中可能感到不适与挣扎:对情感体验(如悸动、亲密、尴尬、悲伤)的感受非常细致,同时也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在社交中的不自在,并将其归因于自卑。
- 敏锐的观察力与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善于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并能用生动、形象甚至富有文学性的语言来表达复杂的思绪和感受。
- 批判性思维:对一些社会现象、教育体制、人性持有批判性的看法。
- 对深刻情感和灵魂契合的渴望:提到了“灵魂之邂逅”、“Soulmate”,内心深处对真挚、深层次的情感连接抱有向往。
- 存在一定的逃避倾向与自我保护机制:意识到自己会“逃避”、“隐瞒”、“不想触碰那个真实的自己”,或者“故意忽略感情”,这可能是面对内心痛苦或外部压力时的一种应对方式。
- 高度的自我意识与表演性:“我在无意识地模仿着什么”,“有时候我又能意识到我无意识中做的一切,于是我痛苦而尴尬”,“我始终没有摘下脸上的面具吗?”。
- 创作和记录的欲望:通过文字来梳理思绪、表达情感、记录观察,甚至构建故事。
- 对公平和理想的潜在追求:尽管有很多负面情绪,但字里行间也透露出对某些理想状态的思考。
想法 2505 /第三周 - 皮本
值得吗? 燃烧着快要成为灰烬的霓裳紧贴在他身上,预备着与他一同走向盛大灿烂的死亡。 值得吗? 他张开手臂,拥抱空气,表情庄严而穆然。 值得吗? 脑海中那声音不停质问,语调渐急,语速渐快。 值得吗? 不值得。 他回答,带着上调的鼻音和笑意。 但这已经足够了啊。
南枝历,十元,三十五年 进化病体母体受子体反噬,遭重创。 在南枝这块土地上猖獗蔓延了数百年的病毒,在接下来的百年里,再无记录。
同样的文笔和质地,同样的无能宣泄和抽象的戾气。将书写介质由电子设备转为纸笔,丢弃了信息时代对于文本的碎片化和浅白化处理的滤镜对比,我对自己写的这些自然而然地祛魅了,越看越尴尬。
这是梦吗?光影弥散,忽明忽暗,浮光掠过脸庞,他只能感知色温变化,这根本不足以判断周围环境的改变。但是他只能这样了,因为他无法睁开眼睛。
#思考一些问题:
- 社会面和世界能否以一定的具备确定性的分解明确界定出现?也就是「享受了世界的优待是否就会遭受社会面的嫌弃」?
- 对于国家而言,有无不违背人之伦理的方式,使人口保持在最合理的范畴之内?
- 出生的平等性由何彰显?是否带有等别属性标签的生育,就会沦为计划之奴隶?
想法 2505 /第三周 - tablet
- 感官错乱:耳朵里的世界/我总算回到了这个世界/迷路的灵魂(Debuff: 中耳炎/鼻窦炎/重感冒)。
- 心境:阳光明媚,可惜眼前滤镜阴暗。
- 叙事相容性:感恩,也即「劳动者叙事」和「陪伴者叙事」是否相容?
- 错过的遗憾: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只是因为畏惧一次当上 joker 的可能性就错却一段值得大书特书的特属青春的青涩感情,那该…多遗憾啊。
- 自我安慰:我只是想让自己不留遗憾…毕竟她并不是中央空调亦或海后,我想成为 joker 的可能性应该不算大吧。
- 心虚:我没有对此发表任何评论,心虚了吧,我。
- 归因谬误:可是现实里哪里有那么多事情有一个可以明确出来的主导原因,你为什么只盯死只在理论上成立的逻辑、单一的问题,然后对那些东西进行轻率的归因?
- 多元一体:逻辑性其实也未必那么重要,毕竟每件事的构成因子都能概括出一个特点叫多元一体。
- 幸福的定义:幸福其实就像你刚好有了灵感,身边刚好有纸和笔,一切刚刚好。
- 自我比喻:我像是虚空中的一个大圈,质地不明,属性不明,作用不明,存在的意义不明。只有事物打到了我的边缘,才会在我上面留下一些不明显的痕迹,否则就直接会从我中间陷下去,漏进去,然后消泯于虚无。我是多么一个生锈的铁圈,锈迹深浅不一,是生活和这个世界在我上面留下的磨痕。
- 内耗与外交:我已然花费大量时间去内耗,不如再去花点时间去思考交好。
- 记忆存储:我感觉我所背的东西都进了大脑的「Cache」而没有进入「ROM」。
- 悲观主义者。
- 惰性:我本身并不追求稳定,但一旦稳定,我就不愿前行。
- 自我怀疑:其实我根本不是个正常人对吧。你们开的药,真的对症吗?
- 愤世嫉俗:比起变成个老油子,年轻人还是愤世嫉俗点好。
- 逆主流叙事存在的必要性。
- 创作的条件:一旦名为「我」的灵魂沾染了淡然或者拥抱了欢愉,那么创作的闪念就会瞬失。创作之于我而言,只是个倾泄的工具吧。
- 奇思妙想:使用记忆克隆来欺骗,让欺骗者被感染?「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原文:Use the clone of memory cheat. cheater was infected)。
- 人物观察:可怜羸弱的身体装了一颗放不下的心。(grandma)对于事物的安排权有着近乎执着的控制意向。
- 诗句:树欲动而风不吟。
- 社会筛除机制:你不想学,那就玩呗。「僵化」的死脑筋对社会已经快没啥用处了。还是玩玩吧,这会让你恨上「不努力的自己」,而不是这个悄咪咪从底层逻辑上把你筛去的社会。
- 概念:「心理之死」「身体之死」「抗风险能力」「失忆」「爱至死不爱了」。
- 理想化:理想化是提纯的结果。
- 记忆唤醒:没洗的空调滤网的异味竟然能唤起我儿时的客车时光。
- 梦境记录:「梦」:某日新闻中提到了,某个首次建造的具有标志性意义或里程碑意义的车站被停用,然后又有某个东西把它重新启用了,复用了,对这个车站或者说这个载体具有执念的我被感动了。
- 告白方式:「对话框网站式告白」(Aigc 创造念头)。
- 文本与想象:文字的表现力不能完全传述出想象力,我也为此释然了。对一个像我这样的擅长于美化自身想象的人,文本是最佳的。但是我必须承认,文本并不万能,它出胜于想象,也受限于想象。
- 社交隔离:「从编造的理论到真实存在的心理学理论」。
- 「joker」全析全解。
- 精神世界与陪伴:精神世界丰富程度论,影响「陪伴」与「陪伴」的获得。
- 胆怯的根源:没来由的胆怯,来源于自身的腔调和灵魂的不共鸣。
- 精神世界的差异:精神世界的差异其实源于社会的差异,源于各地区的资源分配不平衡。小地方的人,精神世界自然小。
- 诗句:孤寂莫名,苦待春至。
- 作弊方案:会考自保方案「假装忘记取下表,在刷完人脸后出教室取下表,调换人」。
- 自我整理:收集我散落的文采;对于文章的重处理;内驱力的提升;新自我画像;新群体画像;心理学理论的编造和重排。
- 困境:待在或者说困在学校,拖着鼻窦炎下耳廓张合导致头部胀闷的身体,带着暗恋之人相随的烂心,和丑陋无能我的自己,让无奈、自卑、仇恨和厌倦连带着压抑着的荷尔蒙在心中生长,像烧不尽的野蛮荒草,伴着其他现充的洋溢和风欢欣和畅。生,再生,又生,让野草缠住咽喉,扼住心脏。再不获得的肯作为强效除草剂,大抵跟着的就是我的彭殇。
- 自我批判:废物就是废物,别写这么多青春伤痛文学大拽那读感堪比白水的破烂文笔了好吗?答应我,别再这样逃避自己,这是放弃,不是认清。
- 放弃的逼格:逼格低的放弃叫摆烂躺平拿自己的人生开玩笑。逼格高的一如隐居避世消极反抗耻于和光同尘。
- 吃老本:我不信背书就是在吃老本。
- 疫情的影响:疫情改变了太多,或许包括我的命运和整个国家的精神文明。
- 自我定位:你只是想要生而安逸,懒蛋,你不配被称为劳动人民。
- 后知后觉:原来我才知道我那么在乎。
- 创作灵感:「镇痛剂」(歌名),歌词待创作。
- 束缚与自由:能够制肘我的实在太多,能够free我的实在太少。
- 口号:安全第一,真是好。
- 心理学思考:幼教状态的影响因子。治愈后的我还是我吗,没有心理疾病的那个灵魂还是我吗。
- 系统面板:SelFn Panel(自我控制系统面板)。
- 小道消息:理发师消息(小道新闻)女孩,初中怀孕,吃避孕药,不良反应,送医,到医院已无生命体征,家人医闹。
- 自我比喻:我就像个overlay,非原生不稳定,随时抛出crash。
- 形式主义:形式就是形式,不要给形式洗白。
- 逆反心理:逆反心理好重啊伙计,别倔了。
- 性格标签:讨好取悦不点明,欺骗,伪装,自卑,胆小,文科属性。
- 生活的苦:生活不仅仅只有苦,还有辛和咸。为了生存,必须把这样一团东西全部吞咽下去,这也太可悲了吧。
- 自我认知:我怎么判断自己是否是个正常人?我怎么知道我的思维方式是否正常?
- 商业叙事:从良心和慈善开始,用劳动者叙事构建主流叙事符号地位「mixue」。
- 愿望:Debuff 求求你们都 turn to new buff。其实我也想要个人来照顾。
想法 2505 /第三周 - important
无奈地悲愤的
可惜那是我的
无奈那是我的
可为何没为何
我要生下你呢
因为你而活着
想法 2506 高考
害。
- 青春祭语
- 风乎舞雩
- 明知感情不能量化,却还是想要积压
想法 250602
- 存在意义:当我只剩下躯壳时请你杀了我,因为我不知道那样存在的意义在于什么。
- 文字雕琢:雕琢文字,把屎雕成花吗,然后不断堆砌这个华丽的屎堆。这是我在做的啊。
- 自我质疑:你真的有素养,天赋,能力,天分吗?
- 一厢情愿:你的一厢情愿,仅仅来源于你的一次偶然间的灵感乍现。
- 精神高潮:把心思用在内耗和自我感动,来精神高潮吗?
- 身份顶替:你只是一个顶替,你现在的社会身份不属于你,但这个社会身份的种种确实是由你构建的。
- 位格:位格是上位者逃避的工具,下位者命运的轭绳,中间人群摆烂的借口。
- 罪责:不还是你杀了她吗。没有人能判你的罪,感知者。被接驳了你的位格,传参了你的痛苦,她就死了。
- 梦境:为啥没做过spring梦?自我保护机制?黑幕(这里指的是在梦中的nsfw内容全黑)。
- 梦境片段:男人冲进门。没来得及看清面容,但已足够瞥见面上狂癫的狠色。铁链。刚才在门外尖脆作响的那根锁链毫无意外地抡到他的头上。没啥意思的场景,视野变黑,预演重置。男人冲进门。躲闪,蜷成一团。这次男人没有把原应入门即见的他作为第一个打击的对象,因为狂疯的人一般带上了见谁杀谁的属性,先遭殃的总是最先闯入视野的那个。
- 诗句:烂熟于心,何忍受伤不起了。我的心烂掉了,谁把他拦下了。
- 警示:永远记住,借花献佛之前,看看花上是否有标志。Or you will be a joker!
- 误会:I was kissed by the wenzi, maybe causing some misunderstanding.
- 克隆与身份:假如我可以被克隆,那么「我」这个身份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 网文的尴尬:网文这种读者导向型的东西,自然要沾染点能够帮助读者分泌点什么玩意儿的情节。自己看网文,爽。被别人看自己看网文,尬。被别人(这里指代一般不看网文或者不看自己所看类型网页的人)翻看自己所看的网文,那会泛起一阵纯纯的相思感。
- 青春的压抑:发泄都不能歇斯里底,只能浅尝辄止,品味一瞬间异乎寻常的心脏悸动。可悲的青春就是这样永不褪色的吗?
人生只唯有面临死亡,才会变得严肃而意义深长,真正富足和快乐。
人的自我意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膨胀的。处在最敏感也是最虚荣的年纪,他们小心翼翼的对外界隐藏自己的软弱,对任何企图触及其隐私的人或事都会产生无差别的强烈的排异反应。
- 机会:真正的切入机会是长期积淀下勇气铸就的契机,无论勇气是主动抑或被动涌起。
- 社交需求:社交无非可以讨论的一个点,喜欢看这种日常类轻小说的人无非缺乏这些。
- 自我批判:突然发现我的这些文字纯粹只是情绪的发泄,连表面的深度都不具备。可能我会的东西太少,兴趣领域太窄,无法和文艺青年相提并论。古人君子六艺的基础,至于我也望尘莫及。这该怪这个后现代主义时代信息碎片化,人心浮躁化,轻易就能沉下心专注于其一,似乎多少有点不尊重最简单的情绪刺激带来的冲击力。短剧网文短视频,帖子烂歌故事编。这也造就我如同那个经典的精通各类编程语言、名称、拼写及各类操作系统开关机一般的状态,个个知道名,没有几个通,精就更不用提。我在模仿,在观察,在窃取别人所在意的兴趣,以获得群体性认同。可悲不伙计,动态快餐式的爱好根本就没有什么共鸣可言,只是看能不能下定决心去讨好。
Money, power, no money, but power, no power, but money, no money, no power, it’s me.
- 梦境意象:死亡烟花和钢铁升降台,樱花飘落和灰尘流落,被数次碰撞压积的钢铁环。
- 期待变故:你一直在期待着点什么大的变故,对吗?震醒一直装睡的自己,震碎在大是大非之前,微不足道的意气,叶公好龙而已。
- 诗句:我的宣扬,我丢了心脏,我的惊慌,我的彷徨。
欲要贬损一个人的内在,必先着力铺陈其外在的光鲜。
- 哲学思考:我与我,非我,庄周梦蝶。
- 梦醒之后:头重脚轻,像是做了个很长的梦,还困,很累,但是很释然。
- 伪装:你伪装得那么好,却没能骗过自己。
- 心理,意义:
The absurd does not liberate, it binds.
Kate Nriteson 凯特 尼瑞特森
Tommy Frastrius 托米 福娃托斯
- 记忆与难过:人有的时候难过是因为记性太好,人有的时候难过是因为记性太差。对吧。
- 自嘲:杜于,你是货真价实的蠹鱼!
- 创作手法:创造记忆点,设定冲突点,凸显比较点,彰显反差点。
- 人机共生:姑且为机器人尚不能取代人而庆幸吧,但请别嘲笑将来会与你相伴共生的它。「人机共跑」。
想法 deli Truenes
- 我们在天空中舔舐云彩。
- 缓化我的自尊,用思想定乾坤。
- 转过身倒下:内耗高压与自我怀疑。
- 习惯与毅力的缺失:「懒」会导致什么。
- 教育形式化是转移矛盾、消耗新生代精力的工具。
- 自我意识过剩。
- Moonbow - 霁月光风,季春垂虹。
- 「张大」还是「长大」。
成立之难如升天,覆坠之易如燎毛。
若无情,谁会护花(花,穴也)。
自我洗脑时,别把「好感」,「广撒网」和喜欢等同。
- 历史思考:文革或者大清洗、大屠杀是否位于超前社会主义,建立于个人幻想浮沫和个人独裁上的低级的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阶段之上?
- 情景假设:设想你出生在 1941 年的苏联,父亲很穷,但不愿加入集体农庄,母亲很穷,还有富农出身,你是共青团员,你该怎么做?
- 标题:ICU 中的心跳:新世纪下的花朵与希望;为何耳语:缄默的悲剧;甚于四百六。
- 很无趣的是,我们都是很无趣的人。
可是北极的白夜太亮了,看不见星星。
都怪哈耶克。
- 体系的自我修正与压制:当你质疑这套体系中的不合理之处时,因为之前大概率已经有和你站在同样的角度和立足点,发出同样的质疑的人了。这套体系中已经有一套规定俗成的答案就用来应付你这种质疑的人。他们预设好的回应可以反击你的质疑,把你贬到自我怀疑,认为真的是你错了。这套体系波及到的群体对象实在太多了,数以千万计。它的运行体制从本质上来讲,只有一个点可以用来抨击,所有的质疑都是这一个基本点的外延,也就是违抗人类的本性。身体健康也是本性的一个细分条目,青年人的本质实际上也是本性中的一个。
- 努力的定义:所谓的真努力和假努力只是一种营销的定义,本质是心理接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外化。
- 意识与秩序:如果我们的意识存在建立于意识活动本身的无序性和混乱性之上,如何认识认识的有序性?
- 群体性洗脑:群体性浇灌洗脑正向应用于所谓的衡水市西食大学目标,创设看似可获得的目的和目标。反复通过形式化的努力来为达到这种目的,创设心理活动上的可信的实现性,也就是自我说服和被动接受的结合,从而催化你的心理欲望和创设你的心理落差,用所谓的努力就有回报来粗暴的认定人与人之间没有差异,这就是所谓的催发人的潜能,这就是所谓的环境对人的影响。
- 乌合之众:你只要更易于获得确定性认同,更易于接受这套体制,你就会陷入乌合之众的消退化。
- 我在泥泞中逃避着自己。
- 涓涘而家祚腾凌,高就而海晏河清。
- 人生几度春凉?
- 偏要在单句中读出复意。
- 空气中嗅到梦想萌发的味道,可是梦想也像个预制的锡盆,生产商是多年前不谙世事的自己,不能够放在名为全乳的微波炉中升温,况且它早已腐烂变质,气味如同陈年老尸。
想法 2507「记录在空调房外」
我在 内耗 购置焦虑的城堡
我在 思考 试图让观者发笑
我在 推导 证明人生的谬萧
我的城邦,我的心墙,忽然都碎了
霁月升 辉洒城 素心恍然醒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 招架不住,过意不去。
- 贩卖焦虑能够成功的根本原因就是焦虑的对象确实在现实存在。
- 毕竟不是人人都有理想,大多数人徒有一颗不甘平凡的心,却没有使之落地的决断力和行动力,所以理想才最容易招人妒忌和排挤。
他们称我为侠 因我把侠斩杀
有利可图 便踏破万仞千涯
远望 那人正牵去汗血御马
光明正大 正是朝中当差
我还想他怎么来我这疙瘩
- 活得抽象而具体,在沙里,像砂砾。
- 我已缺乏余力仰望星空,只因满天星汉已同我随行。
- 项目:清轻/朗阅 双联书店 LNREI Projext.
清扬婉兮 尚\上 任我心期
我想要提出一个申请 我想要回家的证明
- 我们要研究小学生的信息传播逻辑。
- 诗歌:《病》
灯灭了 可我依旧明明灭灭 捉摸不定
你依然 模模糊糊 析辨不清
那些积压的感情 释放吧 烦请
结局已被谁锚定 早已纠缠不清
患上千夫所指的病 治愈又能何凭
这生不如死我的命 遗言有谁细听
倩兮笑影 喜怒哀情
我还正想要看清 恍惊起而见流萤
心中困兽正支靈
不能抑制的感情
不堪驱使的苍蝇/苍鹰
也许我已经死在幻境
抱歉,我只剩下哀情(aching)
它别名叫爱情 - 我的忧患意识也在振聋发痒。
- 方舟在何方,咋去理想乡。
- 我重来也没有乌托邦,依旧出生在故乡。
- 其实这也挺好,缺乏勾心斗角。
- 没人批你浪,全都夸你狂放/棒。
- 居仁由义太高尚,怎奈我年少轻狂。
- 也许这具皮囊终究无缘远方。
- 用信仰伪装,跨崖限当道。
- 嗔怪笑靥。
我强逼自己咽掉
你的任性和不好
人人都有缺陷 哪有什么如意
我的自卑 我的憔悴
不见蔷薇 那是一具傀儡
窥伺着谁的血泪
- 我太在乎别人的看法、观点和印象。
- 没理由地想要讨好。
- 是我太臭屁了,还是这时代就有这样的殇。
- 联能:「互」「御」「定」「设」「接」「复」。
- 音乐灵感:欢快,跳脱,跃动着的火苗;清脆,稳重但灵动。
叮咚 叮 叮叮叮 「上,平」叮叮 「下」叮「后」叮咚~ 叮叮叮叮「升」叮叮叮 叮咚~
- 诗歌:《鲱鱼》
我试过自诩太阳
再然后扮演尼采
我试着养起 tulpa
用精神抚慰存在
用唯一性粉饰自己
不能被伟岸取代
只是想要被爱的孩子难以真正去爱
我还能获得什么
我还能拥抱什么
我还能信仰什么
我还能追寻什么
我还能歌颂什么
我还能扮演什么
我还能取缔什么
还是没有
什么
什么
什么
什么…
诸事不顺 我的心也沉沦
我自知难以包容 可 逃不出牢笼
我还是迁就 - 期待把我钉上墙,让耻辱把我剥精光。
- 为何都失败了,还在苦苦留恋的,不承想别对方也一样。
- 一言不发,我看你把矛盾激化。
雨过天晴 云月未醒
耳边不闻 嘶哑蝉鸣
暮钟/目中 明灭 秋日流萤
- 家无余荫,长相抽象。
- 也许建模和副本难度挂钩。
- 最 joker 的是别人忽视你慌张。
- 不痛不痒,可心已溃荡。
- 心中领土,月月割让,积久而成,灭亡趋向。
- 四体不勤,挥拳向棉/民。
- 活成虚无,逃避倾诉/情愫。
- 固守侥幸,扮演粉饰/痛楚。
- 祛魅来临,随距离拉近。
- 离散和靠近总成正比。
- 诗歌:《黄桃》
鹭起星河,它黯然失色
终究逝了,天上垂虹
空空落落,念想落空
沉沉浮浮,情感倾覆
释然不甘,交错杂处 - 矛盾无法调和、稳定和理想。
- 生活不就是由一个一个接踵而至的「麻烦」组成的粘稠浓粥吗?我惧怕「麻烦」,可又害怕逃避就会带来再无「麻烦」的糟糕后果。
- 无神但锐利的眼睛。
- 是“想”,而不是“会”;是“应当”,而不是“可以”。
- 彼此的距离无法小于零。
- 总之和尸体接驳是否有点疯癫。
去相互倾覆倾轧
把仇恨情绪积压
随意把冲突抒发/激发
自称作算个笑话
难区分好与不好
那就是没啥不孬
- 不要美化未选择的路。
- 人有的时候难过是因为记性太好,人有的时候难过是因为记性不好。
静音,通讯已中断
清零,数据库错乱
别管,让程序自转
腐烂,或自我审判
反思 07
人生方正如桌,而过活就像擦净一张布满污渍的桌子,有的污渍稍加擦拭自然消失,有的污渍经过了时序更替,被时间的钢丝球洗洗刷刷,却还是难以褪去。
镜架滑落,远方的风景便虚化成诗,一种抽象的写意;镜框高悬,近处的烟火被淡化成影,一抹明灭的迷离。或许,人生本就无法两全。那你,会安于雾中看花的沉醉,还是拥抱俯瞰一切的清醒?
清醒时远行,沉醉便归乡。 没人能永远在路上,也没人该永远困于故乡。 让我拥抱过俯瞰的清冷,再回来,安于这片温热的迷濛。那时,雾中看花,看到的便还有那花影之后,整片 — 星安居的远方。我知道星与花从来共存同生。
小时候,“我想”是一支没有重量的箭,射向天空,射向糖果,射向任何目光能及的地方。世界是靶场,我是唯一的弓箭手。那时的欲望,纯粹、滚烫,不负责解释,也无需被原谅。 长大后,世界的引力生效了。它太沉重了,梦想就随之砰然坠地。我们开始感知到脚下的地面,空气的阻力,以及他人目光的重量。“我想”这支箭,开始下坠、偏移,甚至不敢轻易离弦。 于是,“梦想”诞生了。 它是一个更精致的容器,一个更华丽的伪装。它把粗粝的、赤裸的“想要”,包装成一个关乎存在意义的宏大叙事。我们不再说“我想要很多钱”,而是说“我的梦想是实现财富自由”;我们不说“我渴望被万人崇拜”,而是说“我的梦想是在舞台上发光发热”。 你问,这是否只是欲望之下的意淫,被冠以一个更体面的名字? 是的,在很多时候,它是。 它成了一座内心的剧场,我们在里面为自己上演一出以自己为主角的英雄史诗。这出剧,无需观众,无需票房,甚至无需一个真实的结局。它的功能,是提供一种“在路上”的幻觉,一种“尚未实现,但未来可期”的自我麻醉。 它让我们可以暂时逃离现实的平庸与无力,在一个绝对安全的精神空间里,尽情地获得、征服、抵达。这种意淫,像是一种无害的安慰剂,用以抵御生活本身带来的巨大虚无。 所以,童年的“我想”,指向的是世界。 而成年人的“梦想”,很多时候,只是指向自己内心的一面镜子,我们在里面,反复确认一个不甘平庸却不免平庸的自己。
想法 补录 高二
- 他们都没有犯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也许我并不那么理直气壮,但是我吃软不吃硬,你给我来横的,小心点吧,虽然我现在很弱,但我记仇,未来如果一无所有,那么玉石俱焚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这是我的自我认可。
- 社交的现实属性以及网络扩展。
- 我剥离了自己的网络和现实两个身份属性,以此来维系早已摇摇欲坠的自我,以及价值观、道德观和对自身的素质性与人性认同。我不是恶人,因为世界是错的。
- 我身为一个胆小鬼,不定时地拥有诡异的勇气。
- 是善良还是懦弱?是情薄还是压抑?
- 男女极端权利主张者都在「夸大」,「拔高影响力」,片面强调部分数据的代表性意义。
- 当代年轻人性压抑的本质是爱压抑。
- 我们不需要清醒的理智,只需要冲动的「正义」,这叫做「释放」。这样的运动很多,「文革」无非也是这个性质的东西。
- 你看别人的负面情绪总会产生共鸣,因为那本就是人类的共同弱点,你没有意识到也就是说你还是高看了自己,在自己的视角上美化了自己。「我特别清楚自己是个什么东西 胆小懦弱 贪生怕死 社交恐惧 两面性 丧 三分钟热度 玻璃心 悲观主义 过分敏感 只长年纪不长脑子 自尊心又高的要死 也不知道是怎么活到现在这个岁数的」。
- 你的恶毒和善良都不够纯粹,所以痛苦。
- 心跳的那么快
心
跳的那么快
和什么在同振共鸣
是风声吗?
是歌声吗?
是人声吗?
人生。
- 自定义
- 我太容易被煽动,我并没有我所想的那么具有判断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 我太容易被鼓动,我没有去调查的勇气和时间。
- 我太在乎别人的看法。
- 我的记忆力不是很好。
- 我会把信息泛化为大致轮廓,丢弃具体而「重要性」不确定的信息。
- 我实质上自信而自命不凡,难以听进他人意见,难以接受反对。
- 我实质也很看重某种自诩清醒的优越感。喜欢彰显所谓的「差异」。
- 懒蛋。
- 追求新鲜感。
- 喜欢搞鼓「能力范围内」,不喜欢开箱即用「太难除外」。
- 渴望感情,发泄情感。